守拙先生

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经病
缺失章节请移步ao3或私信我,具体看置顶。

拒绝封神——《姜子牙》幼稚与可贵之处

       我有一位相当了不得的老师常常在我们失意时这样鼓励:“你们要进行的是前所未有的(音乐教育)变革,你们应该知道,改革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。”这时我的朋友们就会愁眉苦脸地嘀咕:“是啊,可惜我是那个代价。”

       之所以提起这么一句玩笑话,是因为《姜子牙》很有趣,它一开头就是一个奇怪的视角,在这个视角之内,观众看到的不是封神之战,不是事件伊始,这时候封神之战已经打完了,姜子牙以一个“钓雪”的镜头强迫我们进入同样一种凝视的状态,凝视的对象是被杀死的九尾体内那个无辜元神。

       而这一缕元神,就是封神之战中“代价”的缩影。

       不妨超前解读,凝视的对象只有一个少女,凝视者只有一个对着荒野冥思苦想的姜子牙,一条姻缘锁,一座天梯。这种极度的象征和浓缩手法构成了一个幽闭、紧张的空间,那便是“个人”的空间。《姜》是只属于一个人的故事,这个故事发生在每一个单独的、为历史感到痛苦的人的头脑里。整个电影画面花里胡哨,但我印象最深的镜头,恰恰是姜子牙坐在湖边大雪中钓鱼的景象——你能看出他思考了漫长的时间,他是真的在困惑、反诘,为什么无辜的人非得死?而师尊给不出答案的时候,他就没有接受封神。电影一直在讲,如何“救”小九,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并不是“神拯救人”,救人的恰恰是“人”。《孟子》有言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犹己溺之也。稷思天下有饥者,犹己饥之也。”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,而是己溺己饥,如何能不慎!如何能不问!

       中国的小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,就是最后总要列个榜单。封神榜有榜单,《水浒传》有一百零八将,《红楼梦》有群芳谱,乃至到后世武侠小说里也有兵器谱、英雄谱。于是在《姜子牙》电影中出现了一个不算新颖的阴谋论:不是因为战争落定才有封神榜,而是封神之战根本就是为选拔“人神”而被蓄意挑起的人族狐族恶斗。在这个阴谋之中,宿命锁连接了人族与狐族,实际上意味着人与狐没有罪恶无辜之分,他们都一样是祭天的牺牲,是应该在神胜利之后被斩首、忘记的“代价”。姜子牙拒绝封神乃至最后斩天梯,实际上是拒绝这个逻辑本身,以一无辜之人为代价封神而不受,这是他被放逐的根源,也是他痛苦的根源。电影中的“凝视”是按层级递进的:小九(人或者妖)被姜子牙凝视,而姜子牙自身被师尊(神)凝视,这就是说姜子牙实质上是介乎人与神(超人)两个层级之间的,因此他总是出现在“台阶”上,他是唯一“不稳定”的存在,他可能通向天梯的任何一端。全剧真正的冲突所在,应该是九尾说出封神之战是个阴谋的时刻,而后紧随的斩断天梯,则是最终的高潮与回答:斩天梯意味着姜子牙从被放逐转变为主动叛离,意味着他真正拒绝登上封神榜,而要以凡人之躯成为“自我之神”。

       但这一段剧情有节奏上的问题。因为全片画面太过绚丽,战斗太多剧情太紧,导致这个矛盾爆发的点显得普通,甚至最后的斩天梯也失去了那种很有象征意味的冲击力,试想一下,一个渺小的人站在庞大的巍峨的绝对的神的面前反抗他的不公义,这还不够有戏剧效果吗?这个故事好看的地方就是人要质问神,地要搅动天。可惜的是,因为重点不够突出,想要谄媚的对象太多,以至后半段线条是相对模糊、失调的。谄媚观众这一点,就以“四不相”的死亡那一段做典型例子,这一出死亡戏做得真是浓墨重彩,在影院立刻就听到了一大片的抽泣声,但问题是,四不相的死亡根本是可有可无的,它不同于小九因为其象征意义而必死,四不相之死一段被如此“强调”只有一个原因,就是它很催泪:制作的团队非常明白,这一段能让观众哭。而这样的“刻意算计”,会让我失去感动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(做一个外行的设想。在我非常喜欢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为强调“贪墨”真相给人的冲击,常常会在其中插入一些闪回的黑白片段,其中之一是戚继光鞭打踏苗士兵的镜头,其二是海瑞赈灾的镜头。这两个镜头的不断重复,就会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残酷乃至作者本人的忧思。《姜子牙》在揭开阴谋的时刻,是不是也可以重新把视角转向此前多次提到的骨片风铃?否则阴谋也不过是没有后果的算术而已,谁会共情姜子牙的所思所想呢?)

       尽管说了很多好话,最后我要解释为什么我认为《姜子牙》在如此高的起点上依然是幼稚的,就是因为我不接受他的结局。我不接受“师祖”的出现。前面提过关于“凝视的层级”,师祖的出现相当于在电影原有的三层上再笼罩了一层新的凝视:姜子牙拒绝封神,但这个拒绝和反抗是被更高一层的神所观看的、所默许的甚至是认可的。陈老师对我说,她宁愿要这样的幼稚,宁愿把所有罪责归于一个人,而不想为任何无辜牺牲找一点借口。我理解这样的心情,但这始终是懒惰:姜子牙的问题其实无解,世间实在有太多无法弄懂的混沌,把罪责集中到一个单一反派身上固然简单,但考虑到笼罩在更上的那层更大的混沌、更大的混乱和无动于衷,只让我感到更深刻的无力,何况影片还不承认这种无力。

       但我为什么在认定它幼稚之后要写这么多?既然一开头战争就已经打完了,该死的人都已经死了,那么反思和追问究竟还有没有意义?没有答案的问题思考日久有什么必要?当然可以回答没有意义,当然可以认同师尊“神应当善恶皆斩”的逻辑,但姜子牙除了诘问和反思以外也确实没有办法可想了。


评论(8)
热度(53)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守拙先生 | Powered by LOFTER